可以这么说,今年的这个夏天,送来的不是热销,也不是夏日渴望的清凉和销魂;对很多企业是黯然伤神和伤魂。一些企业在商战大舞台上,走的那么静悄悄。
据了解,在疯狂的涨价潮和传统的淡季里,目前企业呈现出三种风潮:
一是企业倒闭潮。伴随着资金的断链,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,实在难以为继。只能关门走人。
二是艰难度日型。这类企业向前进很困难,一下子就倒闭也不可能,硬撑着。在等待机遇和转角。
三是逆势扩张型。一些实力雄厚,管理有方的企业,利用充裕的资金,趁机掀起并购潮。企业规模和技术不断扩充,市场产能也不断提升。气势如虹。
倒闭型的企业我们不再多说,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这样,优胜劣汰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蓄力,他们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。盼望着,也祝福着。
苦苦扛着的企业,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博弈后,或许走向倒闭,或者发展迅猛。但是,无论是哪一种走向,这个关键的时候还是得稍稍静静,好好思索。企业发展方向对不对,还可以争取到哪些市场份额,经济实力还能够维持到什么状况,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。如何走出雪山草地,在涨价风潮中建立自己的“根据地”和扩张更大的“势力范围”。这些真的很重要。
大肆扩张的企业也不能盲目乐观自大。家大业大,消耗自然也大。而且任何一个链条除了问题,都会引起连锁反应。聚少成多,滴水成河,是雄心壮志;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,也是众多溃败的教训。所以,成本和目标很重要。不然尽管有千军万马,也会一溃千里。
实际生活中与部分企业主交流,发现他们的思想上还是有些误区的。诸如有企业主说,目前大环境是这样的,自然要采取缩减成本的做法,勒紧腰带过日子,看看能否挺过去。实际上,据了解,他们的情况并非说得那么糟糕。
合理缩减成本是对的,但是也不要走进一个误区,也就是什么也舍不得投入。俗话说,没有付出,哪有回报。没有舍,哪有得?
所以,这种境况下,最重要的是目标和规划是否合理,尤其是是否找到破局之道。
更有人误读成既然这样,那就干脆低调,不出声或者退隐江湖一段时间。
其实,低调没有错。但是低调不等于没有声音。没有声音,除非你的品牌已经响当当,除非你的渠道已经非常成熟。
当然,有人说,有声音,是否就是要宣传。宣传只是发出声音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手段而已。宣传也要合理和根据自身实际出发,择时、择机宣传,才能事半功倍。
其实发出声音的方法很多,除了报纸电视等宣传推广方式,还有就是一些新型另类的促销手段也不可少。
总之,企业在这种时候,是要偶尔有些声音的。不要让市场忘记了你,忽略了你的存在;也不要让商家误读你已经退出江湖。
说白了,大众不知道企业主并不奇怪,但是没有品牌,品牌没有知名度,想在市场扬名立万却很难。
很多知名品牌,比如格力、格兰仕、海尔、美的、九阳,起初我并不知道企业的创始人,但是从小我就知道并接触到了这些品牌。这就是品牌的力量。
很多我不知名的品牌,在名人代言,报纸电视植入广告之后,立刻身价倍增,品牌知名度也迅速得以提高。这就是发出声音的力量。
当然,同样一件事,不同的企业使用会有不同的结果。
比如成龙代言的“好空调,格力造”,再经过央视广告的投放,其知名度是持续攀升,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实力强、文化底蕴好。
也有一种实力并不强,哪怕重金砸在广告上,生产管理跟不上,后续资金断链,尽管也请了代言,最后也是淡出江湖,甚至是倒闭。
所以,我们说宣传是把“双刃剑”,使用需谨慎,需结合实际。
但是,不管怎样,如果你想做品牌,或者把企业做大,多赚点钱,自始至终没有声音,我认为是行不通的。首先,你在声名上就输给了人家。品牌的附加值不高,利润空间自然就少。
所以说,做企业缩减成本,也不是靠省这点发出声音的钱来着的。
在你经销商大会上,在你周年庆典上,在你原创新品面市时,在你获得某项荣誉和专利时,在你恭贺感谢商家销售额超过目标时……
这个时候,你的声音是助推器,你的声音是一路同行的伴奏,你的声音是你的合作伙伴的底气,当然也是你自己前进的力量。
很多的时候,发出声音,很重要,也很有意义。
当然,这个度和必要性在我们每一个企业主心中。
编辑:JAKY
新闻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 |